新闻传播学院实验中心举办“青春映画·实验中心影片展映活动”

发布日期: 2024/12/16  投稿: 袁鸣徽    部门: 新闻传播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在学院实验中心视听语言教学空间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映画·实验中心影片展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202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获奖短片《热天午后》的主创团队与学院师生进行映后对谈交流,由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侯雨诗主持。

展映的短片《热天午后》由青年导演张文倩执导。张文倩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于2022年执导首部纪录长片《五口之家》,获得第53届瑞士真实电影节炫光竞赛评审团大奖。《热天午后》是她的首部剧情短片,她于2024年11月刚刚凭借这部影片荣获了第六届NOWNESS天才计划最佳导演奖。影片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以孩童视角展现出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九十年代末的时代风貌,激发观众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共鸣。

活动还邀请了黄玥、王一舒两位嘉宾。黄玥作为电影人,有着丰富的国际短片竞赛经验,包括在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等多个国际知名影展中的亮眼表现,在《热天午后》中担任编剧、剪辑及制片人。王一舒作为策展人,在电影展策展领域建树颇丰,并于2022年创立了趣放工作室CineFunStudio,为包括《热天午后》在内的华语优秀影片提供广阔的展映推广机会。

映后谈上,张文倩和黄玥就影片的灵感来源、角色塑造、视听语言、影片风格和选角等方面,与主持人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张文倩讲到,短片的灵感源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她观察、记录自己的家庭,最终决定以小女孩的视角,通过自己的童年记忆来塑造20世纪90年代的家庭氛围。短片不注重叙事,而是回到时空当中寻找记忆的感觉,“既是个人记忆,也是有着相同属性的人的集体记忆”。

短片确实唤起了观者的回忆。有同学表示,“这就像我的童年记忆”;胡斯文老师表示,长镜头为观者带来了情绪的延宕,让他产生了很多个人的思索和感受;赵燕老师说,“观影给人带来的感受很平静,可以一下子把人拉到90年代的夏天”。

短片用了很多特写镜头去展示家庭空间,这关乎人们捕捉记忆的方式。导演说到,记忆可能不会以事件的形式出现在脑海中,而身体各部位和物件就像是记忆具象化的方式,特写镜头能够捕捉到这些“记忆的引子”。

此外,黄玥说到,片中的人物关系有很多层次,其中存在一些隔阂与冲突,细致的人物关系决定了片子的视听风格,也决定了剪辑时怎么拼接这些镜头。“不仅仅是对白,声音也可以叙事”,张文倩说,设计丰富而自然的声音意在“让人能够体会处于那一空间的感觉,让你成为其中的一个人”。

被问到未来想做什么题材时,张文倩的回答是看时机,“看什么东西进入你的生活,和你产生什么共鸣,是否强烈到想让你去做一个片子”,她对于未来题材的选择是多元的,没有特定的类型。

聚焦于短片的讨论告一段落,策展人王一舒从自身职业经历角度出发,讲述短片参与电影节后期推广的一系列过程,并讲解电影策展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为在座同学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建议。

王一舒表示,电影节是几乎唯一的方式去让作品见到不同地域的人,收集来自广泛观众的回馈。“时代又在改变”,王一舒提到,“如今的短片制作呈现蓬勃的态势,而电影节的样态却在收缩,更多的自我表达出现在节展之外,我们需要在电影节之外寻找短片制作新的生命力。”

活动最后,现场同学提问,希望三位嘉宾分别为将来希望从事影像创作的学生给出一条最宝贵的建议。张文倩导演回答,从事影像创作需要拥有坚韧的品质,要实现理想和实际的兼顾。黄玥认为,应该“多动手,让手跟上你的眼睛。”王一舒则回答道:“这是一条很艰苦的路,你需要想明白你有多喜欢创作。和电影产生互动的感情让我难以割舍,这支撑着我熬过那些困难的时间。”

两小时的活动圆满结束,留给参与者的是对影像艺术无尽的思考和回味。新闻传播学院实验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师生创造多元化的创作交流和传媒实践平台,此次“青春映画·实验中心影片展映活动”无疑是这一理念的有力体现。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院能够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创作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