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青年教师霍猛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发布日期: 2025/02/26  投稿: 王超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当地时间2月22日,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FC发财电子游戏上海电影学院导演系青年教师霍猛,凭借新作《生息之地》荣获最佳导演银熊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80后中国导演!

640.jpg

奖项简介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创立于1951年,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剧情简介《生息之地》以纪实般的镜头语言,真实展现了1990年代中国北方一户普通农家的日常生活,春耕秋收、婚丧嫁娶,表现了中国乡村的日常生活之美与人情之暖。影片以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描绘了李姓一家人勤劳坚韧、乐观淳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内容扎实,情感浓烈,由素人演员饰演农民角色,通过少年视角展现一个普通村庄的变迁。

640 (1).jpg

如果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成熟的体现,那霍猛导演的《生息之地》则展现出新一代中国导演在故事片创作上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勇气与才华,同时也彰显了新一代导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怀。影片投射出导演对家乡土地、对风土人情的真情实感。正如霍猛在颁奖典礼上所说的:“希望所有平凡善良的人,都可以拥有幸福安全和充满希望的生活。”

640 (2).jpg

霍猛(左一)与FC发财电子游戏上海电影学院导演系师生

教学与创作霍猛于2021年9月加入FC发财电子游戏上海电影学院,担任2021级戏剧与影视导演本科班班主任,同时带教电影专硕(MFA)的学生。在教学上,他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传授电影理论知识,还分享诸多实践技巧与创作心得。电影《生息之地》由上海大学所属上电影业(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上海电影学院和上电影业突破传统模式,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中充分协同合作,完成了影片拍摄。在拍摄《生息之地》时,霍猛老师带领多名上大研究生在剧组里进行实践教学。上电研究生在影片拍摄中担任执行导演等重要角色,同学们纷纷表示“实战式”学习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受益匪浅。这样的实践创作是学院对青年影人孵化、培养的最佳模式。

学生感言

640.png

上海电影学院师生在《生息之地》片场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 演员周浩天 22MFA编剧王尚 霍猛老师 21MFA编剧罗啸霆 22MFA导演宓马)

640 (1).png

图为霍猛老师和罗啸霆在片场

640 (2).png

图为罗啸霆在片场

我是21MFA编剧方向学生罗啸霆,也是一个河南学生。《生息之地》是一部以河南乡村为背景题材的电影。我很感谢霍导为我们的故乡书写这部影片。在《生息之地》的创作历程中,我作为执行导演深切感受到电影创作的集体力量。在剧组实践中,我系统掌握了导演组工作的全流程:通过与摄影指导沟通机位运动方案,与美术部门确认场景质感细节,在演员调度中深刻认知情绪。霍猛老师对镜头衔接的把握具有强大的整体思维,这些让我受益良多。同时,剧组的实践工作让我在每日拍摄通告单的制定中,逐渐建立起全局意识与危机处理能力。《生息之地》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生动的教学现场。当理论课上的蒙太奇思维转化为现场的分镜执行,当导演课的场景分析具象为实际的场面调度,这种"知行合一"的创作模式,正是影视教育最珍贵的传承方式。期待未来能将这份收获转化为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实践。——21级MFA(编剧方向)罗啸霆

640 (3).png

从左到右依次为 霍猛老师、罗啸霆 、宓马

640 (4).png

图为宓马在片场

我是22MFA导演方向的宓马,有幸可以全程参与《生息之地》的制作,经历了漫长的文本孵化、勘景、选角、拍摄再到后期,一步一步看到这颗种子在酂城发芽,再到柏林开花结果。担任执行导演的期间,主要的工作是在现场帮助导演进行调度和拍摄。在与各个优秀主创接触时,能学习到成熟的创作理念。我很感恩和演员以及同事们共度的一年时光。我相信,共同的记忆会引发共同的情感,拍摄团队是战友,也是姐妹兄弟。——22级MFA(导演方向)宓马

640 (5).png

图为王尚、罗啸霆进行选角工作

640 (6).png

图为王尚在片场

我是22MFA编剧方向的王尚,在剧组中担任执行导演,主要负责服化和演员工作,也是执行导演团队中唯一的女生。在酂城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度参与了从堪景、选角、拍摄等全流程的过程。《生息之地》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电影,导演大胆地采用了几乎全素人的演员团队、全实景拍摄,根植乡土,以豫地方言作为载体来呈现90年代的河南农村风貌。最初大量的方言沟通、协调、选角等工作对于我这个片场新人来说,难度是巨大的。老师教会我的第一课便是“不怕错,敢尝试”。光是选角,我们就花了好几个月,几乎跑遍了当地各大中小学校、文化站。同时还要拜访民俗专家,不断调整我们的服化造型方案,力求在还原真实的基础上保持美感。细小的改变都会影响整体美术效果的呈现,同时也会启发在镜头、叙事上的再次创作。除此之外如何让素人演员自如地面对镜头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动辄几百人的大场面。跟随着霍猛老师学习让我收获很多。耐心倾听演员的声音、以专业的知识加以引导,能挖掘出素人演员不可思议的潜力。这一年我收获良多,在田野中学习、在田野中创作,不论是对电影的认知还是对人生的理解,都经历了真实的淬炼。感谢学校和老师提供的平台,能让我从校园走进片场,从理论走向实践,拥有一段如此难忘的电影记忆。——22级MFA(编剧方向)王尚

640 (7).png

图为杨硕在片场

我是23MFA编剧杨硕,研一时有幸参与霍猛老师的长片《生息之地》的制作,我在剧组中担任侧拍。老师指导演员的时候非常有耐心,和素人演员交流就像唠家常一样,演员们把老师当作家人一样。霍猛老师是一位温和而坚定的老师,在我后来自己拍摄影片时,从霍老师身上学到的那种超然心态对我帮助非常大。——23级MFA(编剧方向)杨硕

640 (8).png

图为李西玄在片场

我是23MFA导演方向的李西玄。在秋季拍摄中担任现场剪辑,来到拍摄地酂城的当天与演员老师们聚在一楼客厅里吃面条,大家有说有笑,孩子老人整齐的一大家子,和电影中的场景非常相似,像是一下子就进入了电影里的世界。后来大家一起度过了中秋节,吃月饼,很温馨愉快!我在驻地剪辑前一天拍摄的素材,感受霍猛老师的创作意图,按照对这场戏的理解剪出几种拼接的可能性。老师拍摄长镜头和群戏调度能力很强,在剪辑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不一样拍摄的方法。这段经历让我对电影制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剪辑和导演工作有更深的体会,深度感受电影与创作的魅力。——23级MFA(导演方向)李西玄

640 (9).png

霍猛多年来深耕电影领域,其作品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他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我的狐朋狗友》,正式开启导演生涯。2018年,凭借《过昭关》获得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奖、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 ,并在2019年入围第32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候选人。此次在柏林电影节获奖,更是其电影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FC发财电子游戏上海电影学院贯彻“学院即片场”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和培育,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优秀青年在艺术创作中创新与探索。

祝贺霍老师荣膺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

期待上电师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